首页

sm在线观看网站

时间:2025-05-26 05:46:18 作者: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浏览量:96497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为实施可信数字身份战略,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保护公民身份信息安全,支撑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共16条,主要规定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及网号、网证的概念、申领方式;二是明确了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效力、应用场景;三是强调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平台等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四是对未成年人申领、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作出特殊规定。

  《管理办法》明确网号、网证的自愿使用原则,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互联网平台按照用户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但同时保留、提供现有的或者其他合法方式进行登记、核验身份。鼓励互联网平台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但应当保障未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与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享有同等服务。

  《管理办法》严格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定,充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在信息收集方面,对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外,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所收集的信息仅限网络身份认证所必要的信息,不收集其他信息,不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互联网应用。在信息提供方面,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坚持“最小化提供”原则,对依法需要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但无需留存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仅向互联网平台提供核验结果;对依法确需获取、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经用户单独同意,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向互联网平台提供必要的明文身份信息。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履行协助义务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依法提供相关信息,但提供的信息仅限网号、网证对应的真实身份信息和认证日志信息。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广大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以便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中非明文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减少相关服务管理环节对个人信息的采集、留存,实现公民身份信息“可用不可见”,同时降低互联网平台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投入成本。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话剧《联大往事》走进北京大学

中信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助理李一表示,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不仅需要流程和技术层面的改造,金融机构还要站在全局高度和前瞻性的视角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整体诊脉,对更深层次的业务逻辑进行剖析和重构。

东西问|张生寅:千年唐蕃古道,何以历久弥新?

2022年9月,“两岸医师联合特色诊疗中心”和“两岸中医药传承交流发展运营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康宸凯受邀入驻并担任执行主任。“我们希望把台湾医师的特色诊疗服务辐射给更多患者,同时推动中医药传承交流。”他介绍,中心成立之初只有5位成员,经过1年时间,现已有超过15位台籍医师加入其中。

(新春走基层)千年古县山西长子神话彩灯“点亮”浓浓年味儿

第三方报告显示,短视频、直播已经成为新书首发的重要渠道,在短视频、直播电商中销量前100的图书,有15本是新书。麦家的新书《人间信》在抖音电商首发后,成为该平台第一季度最受读者欢迎新书。

广州南沙沥心沙大桥事故首笔赔付完成

在金融创新领域,自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以来,内地与港澳投资者积极参与,累计办理资金跨境汇划128.1亿元;在人才流通方面,大湾区推动金融、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的港澳专业人才享受跨境执业便利;在规则对接领域,32个领域183项“湾区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协商一致的技术性作用,不断促进大湾区各类要素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

2024长春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人参展区引民众参观

从更高层面看,未来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中国的发展模式,也正在从人口红利走向创新红利。从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来讲,不论是互联网、消费电子还是半导体产业,都离不开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某种程度上,一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的储备数量,决定着其科技创新之路能走多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